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

开明故事

民进会员王铜:不忘初心十九载 守望乡村润桃李

来源:团结网   发布时间:2023-10-17 14:31:31


王铜,女,1982年出生,民进会员,中学一级教师。自2004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,一直奋战在农村教育教学的第一线,从事班主任、语文教学工作,曾多次荣获“优秀班主任”“优秀教师”,被评为“全国模范教师”“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”“辽宁省优秀教师”“叶圣陶教师奖”,所带班级一直都是市、区“三好班级”。

“不是我个人有多优秀,这些荣誉是对乡村教师的肯定和鼓励。”

“这是宿舍楼的女教师值班室,也是我们的家,我们如果遇到一些难心事儿,熄灯前,会来这找王老师说说悄悄话,就像在家跟妈妈分享秘密一样。”学生们满脸幸福地说着她们与王老师的故事。

2004年参加工作以来,王铜一直工作在班主任、语文教学的一线上,从未间断。十九年的教学生涯,她把满腔的热忱献给深爱的教育事业和挚爱的孩子们,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中,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、竞相开放;十九年的班主任生涯,她始终把“博学深思,进取奉献”作为座右铭,坚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教学中,严守教师职业道德,从未收受过家长的一分钱财物,从未对学生进行过一次有偿补课,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许。

用拳拳爱心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

2010年,快到预产期的她,仍然坚守工作岗位,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;孩子刚刚三个月,还未休完产假,她就急匆匆赶回学校为学生们上课;孩子还未满周岁时,学校变成了一所寄宿制学校,教师每人每周住校一次,可她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,服务学生,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五天都吃住在学校,将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送到父母家中长托;她的孩子两次严重摔伤,住院手术,需要妈妈的陪护和照顾,可她却割舍不下班级里的50多个学生,她把住院的孩子托付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,她把工作当作生命的全部,把学生当作自己的至亲。

用片片真情打动乡村孩子的灵魂

学生中困难、低保、单亲家庭、留守儿童特别多,每一个孩子她都视如己出,总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,为他们买学习用品、资助他们上学;她总是对班里单亲、留守儿童、叛逆儿童嘘寒问暖,勤过问,多表扬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怀;她总是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班里的学困生无偿补课,鼓励他们好好学习,长大后到外边的精彩世界去看看。由于农村地处偏僻、道路崎岖,很多村子不通车,她总是骑着自行车对学生挨家挨户地进行家访,无论春夏秋冬,拉古地区的村村落落、沟沟岔岔无不留下了她家访的足迹,她用自己的力量为学校控辍保学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从刚上班时的“班姐姐”到现在的“班妈妈”,她庆幸自己是一位乡村教师,更自豪自己成为学生心中最亲近的人。

用满心赤诚履行民进会员的职责

王铜“以校为家,爱生如子”的动人事迹多次被《抚顺新闻》、报纸杂志报道。由于工作业绩突出,2015年,年仅33岁的她被评为了“辽宁省优秀教师”。2017年,王铜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民进会员,政治面貌的转变,也让她的政治认识、站位格局进一步提升,在民进队伍中,她接触到更多立足本职、敢于担当,热心会务、积极履职的老前辈,也积极投身到双岗建功的行列中,发挥更大作用。她认真参与各项政治理论学习,明确努力方向,提升履职本领,在基层组织活动中,发挥领学示范作用,积极宣讲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教育方针和多党合作事业;到市内各县区、乡村调研走访,参与消费助农、爱心捐赠活动,助力乡村振兴。

刚刚参加了民进中央主办的“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2023·中国教师发展论坛”,喜获“叶圣陶教师奖”的王铜,热血沸腾地向身边人分享她的见闻和收获。她表示,时代不允许我们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,未来需要眼里有光、心中有爱、行囊有梦、手上有活的“大先生”,要不断争做新时代的“大先生”,时代需要的“好先生”。要继承民进人爱岗敬业,胸怀大局的高尚美德和优良传统,在教育岗位上倾力奉献,在民进工作中履职尽责,聚焦教育发展中的难点问题,提出意见建议,为教育强国作出贡献。